2025.10.16课题活动:积极共育视角下家园阅读深度互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时间:2025-10-29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幼儿全阅读中,积极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L2024066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三楼小会议室

时间

2025.10.16

研究主题

积极共育视角下家园阅读深度互动实践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家长参与深度不足:家长参与多停留在任务完成层面,缺乏深度情感投入

活动持续性不强:部分活动初期响应积极,但难以形成持续参与机制

成效评估不够系统:缺乏对活动效果的科学评估和数据支撑

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数据统计法、质性研究







过程:

一、提升家长参与深度的实践探索

实施过程:

课题组系统分析了“绘本故事小喇叭”和“最美阅读角”活动的实施数据。在“小喇叭”活动中,通过建立“录音-播放-反馈”的完整流程,让每个参与家庭都能获得及时回应。“阅读角”创建则采用了“设计-打造-使用-分享”的渐进模式。

关键发现:

⒈家长参与度与成果展示度呈正相关

⒉个性化指导能显著提升活动质量

⒊同伴示范效应优于单向指导

优化方向:设计分层指导方案,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二、增强活动持续性的机制建设

实施过程:

通过分析“阅读打卡”活动的参与数据,发现单纯的任务式参与难以维持。课题组随后引入“阅读之星”评选机制,并建立家长经验分享平台。

关键发现:

⒈激励机制需要多元化设计

⒉社交互动能增强参与黏性

⒊活动设计要考虑可持续性

优化方向:构建“参与-成长-认可”的良性循环;建立家长互助学习社群。

三、完善成效评估的系统构建

实施过程:

课题组开发了包含量化指标和质性评价的综合评估体系。通过参与率、持续率等数据,结合教师观察记录和家长访谈,进行多维度评估。

关键发现:

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⒉过程性评价比结果性评价更重要

⒊家长的真实反馈是改进的重要依据

优化方向:完善评估工具,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加强质性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思考:

参与深度的突破点

当家长看到自己的付出能给孩子带来实际改变时,参与就会从被动转为主动。关键在于创造让家长的付出被看见、被认可的机会。

持续参与的保障机制

单一的活动形式难以维持长期参与,需要建立启动-推进-展示-激励的完整闭环,让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吸引点。

成效评估的系统构建

不能仅满足于参与率的数据,要建立包含参与度、满意度、成效度的多维评估体系,用真实数据说话。





⒈情感认同是深度参与的基础

当家长真正认同活动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情感满足时,才会产生持续参与的动力;创造“被需要、被认可”的体验是关键突破口。

⒉专业支持提升活动质量

家长需要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指导,而非泛泛而谈的理念;教师的适时指导和专业建议能显著提升活动成效。

⒊同伴影响胜过单纯要求

家长之间的示范引领作用远胜于教师单向的要求;建立家长互助机制是提升参与质量的有效途径。

物化成果

《家园阅读活动评估量表》《优秀实践案例集》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