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课题活动记录:基于绘本阅读开展师幼共读班本课程的案例研讨

作者: 时间:2023-04-11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幼小衔接视角下,依托绘本共读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微型课题

立项编号

W2022065

出席对象

高伊宁、张祺悦、汪思雨

地点

娄江幼儿园

时间

2023.4.10

研究主题

基于绘本阅读开展师幼共读班本课程的案例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提升教师对于园本课程的内涵深刻认识,对如何开展班本课程,怎样开展班本课程进行现场指导让老师们明确班本课程实施老师应了解哪些关键点,如真实任务、真实意图乃至主动行动在生成课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三者之间转化检核的关系,提升教师开展班本课程实施与梳理的能力。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行动研究

 

 

 

 

 

 

一、解决老师困惑——绘本解读

“好讲”的绘本VS不“好讲”的绘本

孙莉莉:哪位老师来说说好讲绘本的特征,可以互相看看旁边的和前后左右的老师的绘本?

程娴:都是简单易懂的,而且这个绘本能让我想到一个具体的活动。

“好讲”的绘本特征:

⒈理解水平(结构简单、线索单一、人物少、符合幼儿生活经验)

⒉联想到拓展活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家庭活动)

⒊优秀品质(不说谎、不懒惰、讲礼貌等)

⒋传统文化知识(过新年、划龙舟等)

⒌形式特殊(拓印)

“好讲”的绘本特征:

⒈小学认知水平(结构复杂、线索多条、人物多且关系复杂、文字过多或过少)

⒉与生活经验脱离——文化(内蒙古)、实践(认知理解能力的高低)

⒊文学/艺术(莫奈、文学有好有坏且不一定都是讲故事)

文学作品——视角(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上帝视角)、时间(与现实生活不一致)

⒋文图关系分三类

⑴对应关系:宝宝书、音形义、抽象(符号化)

⑵互补关系:《母鸡萝丝去散步》

⑶相悖关系:图文不对应,例《我的超级大笨猫》

关注绘本作者所表达的核心重点

二、没有绘本也能讲的故事

寓言故事(有寓意):朝三暮四、愚公移山、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曹聪称象

神话故事(没有教化意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女娲造人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拔苗助长、对牛弹琴、狐假虎威、负荆请罪

即兴创编故事

三、教师理解绘本的三个层次

⒈还原层次/解码层次

例如孙莉莉(声旁、音旁、字形、字义、特指某个人)

绘本编码方式两套系统:文、图(角色——造型、服装、眼神、姿态,非角色——场景、灯光、道具)

⒉感受层次

读者身份:教师也是读者身份,和孩子一起共读,而不是教读。

⒊运用层次

⑴从一个绘本出发形成一个或一系列的活动(集体、区域)

⑵从情绪情感、认知技能、动作发展等获得直接经验

⑶整本运用或提取某个点运用

四、破除绘本误解

⒈绘本不只是为孩子创作的(0-6、8-12、12-)

⒉(经验)不一定都是先读绘本——开展活动,绘本中不是都能学到知识的。

⒊不是每本书都是从头读到尾的,不是每本书都是讲故事的,有的是绘画艺术史、工具类、科普类的。

⒋读者身份问题。

⒌教学意图要和孩子的行动意图达成一致。

四、中二班分享班本课程

李梦老师: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班的班本课程《图书馆,跟我来!》

㈠课程缘起

问题:班级里加入了许多新绘本,要如何安放它们呢?

经验:

通过小班时期的参观图书馆以及周末亲子图书馆之旅等体验,孩子们将前期的经验和收获带回班级,尝试打造班级大书架,解决班级新绘本的整理摆放大难题。

㈡主题指导绘本:《哇!大书架》

㈢课程目标:

⒈通过主题活动《图书馆,跟我来!》,尝试按照图书的形状、大小、书名和用途等特征进行多次分类或多角度分类。

⒉在学习图书分类的基础上了解和尝试如何维护班级图书馆的环境,共同制定班级图书馆的规则等,尝试担任小小图书管理员,在主题活动中逐步形成整理、排序的良好习惯。

⒊了解如何爱护图书,遵守图书馆的规则,在公共场合中学习遵守秩序。

⒋将小小图书馆延伸到家庭之中,将所学所感灵活应用,与父母共同改造家庭大书架。

㈣课程实施

⒈图书编码

⒉图书整理、归纳

⒊布置班级大书架

⒋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⒌家园合作——家庭大书架的改造

㈤课程评价

⒈教师的评价

⒉家长的评价

⒊幼儿的评价

㈤课程的反思

在开展班本课程的过程中,活动的线索首先由教师预设,在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能力以及兴趣程度,也有了一些调整,由最初的思维导图大概构想,慢慢过渡到有一个“大书架”的中心思想,并且根据难易程度以及可操作性,由图书馆大书架→班级大书架→家庭大书架,在家园社三方联动中,幼儿的兴趣点得到激发,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运用到的《哇,大书架》绘本资源部分较少,怎样在主题活动中更好地发挥绘本的作用,以及课程的后续如何开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五、孙莉莉专家点评

㈠中二班班本课程点评

孙莉莉专家:这是中上水平的一份班本课程,很宝贵的地方在于它立足于真实任务——真实意图——主动行动,像是我书中有一句话“吐槽是行动的源动力,有真实的吐槽,才有行动的动力”。

⒈真实任务:与幼儿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转化为与幼儿的利益相关的点,但要避免外部的奖励。(漏斗理论:将复杂的外来文化不断聚焦到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利益的内容)

⒉目的——计划——行动——检核(项目式行动)

绘本运用与幼儿园课程存在很多的可能性

⑴隐形的绘本(氛围、期待):到处都有书,幼儿想看就看,想不看就不看,就像空气存在,对于幼儿来说,看绘本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普遍的习惯,这就形成了一种园所文化。

⑵轻——以阅读为主体,无论是拓展活动(看多本同一类的绘本)还是延展活动(以制作派为例,盐和奶油、糖从哪里来,去寻找相关绘本)都是服务于绘本阅读。

孙莉莉专家:为什么我们要为幼儿拓展绘本?

教师1:进一步丰富幼儿经验

教师2:深入挖掘绘本内涵

孙莉莉专家:满足幼儿的需要——⒈模仿,⒉批判,⒊站队的需要,⒋审美体验的需要,⒌抒发情感的需要

以《小兔子的连衣裙》为例,投射对象的重要性。

⑶加深理解的绘本:如《我要吃西瓜》,小班对吃感兴趣(榨西瓜汁),中班对图画中跨时空的表达感兴趣的,亲情的表达(给爷爷奶奶一封信),大班对怎么表述回忆感兴趣的(画一画小班的样子)

⑷增补型绘本:主线绘本、相关绘本

 

 

 

    通过本次培训,老师们在孙莉莉专家的引领下总结出“好讲”和不“好讲”绘本的特征,并详细讲解了不“好讲”绘本的原因,例如绘本结构复杂幼儿认知水平有限、独特的文化等,孙莉莉专家呼吁老师们不要过分依赖绘本,要做到没有绘本也能讲故事。在教师理解绘本的三个层次中,提出阅读绘本时教师的身份不是教学者,而是和孩子一样是读者的身份,教师和孩子一起共读绘本,不是教读。

    对如何开展班本课程,开展怎样的班本课程也有了新的理解,了解到了真实任务、真实意图乃至主动行动在生成课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三者之间转化检核的关系,相信老师们在接下来班本,乃至园本课程开展中一定会有新的思路,并迸溅出新的火花。

物化成果

班本课程案例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