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代表的困惑和心声 ——关于亲子阅读过程中,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的问题 肖老师:围绕孩子心理的角度问题进行梳理和研讨。解决实际性的问题。 沈:老师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用积极心理学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是一大问题和挑战。 肖老师:孩子们在阅读中缺乏耐心,可能是家长本身缺乏耐心。 陆:家庭环境很重要,从家长的主动性方面就能看出家庭环境中的阅读氛围如何。从观察孩子阅读过程中,发现家长能从多角度观察画面,多方面引导孩子理解绘本内容。 肖老师:班级里都有一部分比较擅长引导孩子的家长,可以发动家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陆:周末的毛毛虫阅读会中,家长会发信息发动阅读活动,但是愿意来参加的家长不多,总是那么固定的几个。 肖老师:家长交流的时候,也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案例,现场进行分析和指导。把阅读活动交给家长,开展“阅读的打卡”“积分制”等,可以给相应的家长发一些证书,鼓励家长相互影响,挖掘一部分家长的优势和潜能。在带孩子阅读的时候,就能解决专注力的问题。 家长:结合阅读节的活动,开展“21天阅读打卡”活动,其他幼儿园的孩子们也主动来参与打卡。对孩子来说,每个人都在打卡,相互之间就有一种积极的带动效果。 许:我们班的毛毛虫阅读会是由三个家委会家长组织开展的,他们会提前设计好每一次的活动内容,并号召班级里的孩子们来参加。比如:春天开展了到户外寻找春天的活动;还有的时候开展了关于牙齿的活动,就相约一起去了牙科诊所。 陆:开展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回应的家长就那么几个固定的家庭,育儿理念的问题。 许:有没有什么理论能够支撑,能激发家长的积极性。 肖老师:《追求蓬勃人生的幸福2.0理论》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推荐:赛列格曼的《幸福五部曲》、《持续的幸福》,沙哈尔的书,避免孩子将来习得性无助。现在阅读是让孩子对阅读有享受,而不能把重点放在认识多少字。 家长:读书是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没接触过得世界。例如用童话来认识这个世界。 肖老师:把课题分一下类别,⒈家长层面⒉培育师。孩子阅读完以后,有成就感和价值感很重要。孩子在阅读中有积极情绪很重要。 二、分析亲子阅读视频 肖老师:如何营造阅读氛围,表情和动作。积极情绪的营造,可以有温馨的环境、美丽的小花做装饰等。读第一遍的时候,能比较好的做到,第二遍的时候,感情就没有第一遍饱满了。应该如何引导家长有积极的感情,或者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比如第二遍让爸爸讲,孩子长大一点就让孩子来将给家长听。整理的内容不用过于高大上,也可以利用“夸夸贴”。阅读打卡不一定是要单一的朋友圈打卡,也可以用阅读日记,夸夸日记,夸孩子和自己的形式,记录孩子的进步和自己的进步,或者夸一夸绘本的内容。这样就能看到自己和孩子的成长,回顾起来会更有幸福感。不一定要用特别高大上的理论,研究积极的状态就可以,比如家长的状态转变,孩子的积极情绪,可以依靠环境、氛围、绘本内容等。 三、家长分享阅读感想 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会借助点读笔让孩子自己去点读,孩子有时候会自己编故事。二宝的阅读兴趣比较单一,偏向于某一种类型的书籍。而且专注力不如大宝。读自己喜欢的书时,专注力会好一点。可能是孩子喜欢的书比较聚焦,不是所有的书都爱看。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陪伴孩子的时候时候会比较敷衍。 肖老师:亲子阅读重点要放在家长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