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学习档案(2024-2025第二学期)

作者: 时间:2025-05-28 点击数:

学习档案

教师:顾诗怡

课题名称

幼儿全阅读中积极共育模式的评价体系研究

内容

幼儿阅读共育模式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效果研究

时间

2025.5

形式

线上

摘要

本研究聚焦幼儿阅读共育模式,构建涵盖家庭参与度、幼儿阅读发展、家园协同效果等维度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其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可有效监测共育模式实施成效,助力提升幼儿阅读素养,为家园共育提供科学指导与实践依据。

一、引言

幼儿阅读共育模式强调家庭与幼儿园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与习惯养成。然而,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会导致共育效果难以量化与优化。因此,构建系统的评价体系并探究其应用效果,对完善幼儿阅读共育模式、推动幼儿阅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阅读共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协同性原则:充分考量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阅读教育中的协同作用,确保评价体系能反映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动态性原则:关注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家庭与幼儿园共育策略的调整优化,进行动态化评价。

可操作性原则:设计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应简洁明了、易于实施,方便教师与家长在日常共育活动中使用。

(二)核心评价指标

家庭参与度指标:包括亲子阅读频率、时长,家庭阅读环境创设情况,家长参与幼儿园阅读活动的积极性等。例如,通过亲子阅读打卡记录亲子共读频率,以家庭阅读角的布置、藏书量评估家庭阅读环境。

幼儿阅读发展指标:涵盖幼儿阅读兴趣、语言理解与表达、阅读习惯等方面。如观察幼儿自主选择图书的类型判断其阅读兴趣,通过故事复述评估语言表达能力。

 

 

家园协同效果指标:体现在家园沟通频率与质量、共育策略一致性、问题解决效率等。例如,统计家园沟通次数,分析针对幼儿阅读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成效。

(三)评价方法

采用观察记录、问卷调查、作品分析、访谈等多种方法。教师和家长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幼儿阅读行为;设计问卷了解家长对共育模式的认知与参与情况;分析幼儿阅读后的绘画、故事创编作品;开展教师与家长的访谈,收集共育过程中的反馈与建议。

三、幼儿阅读共育模式评价体系应用效果

(一)家庭参与度显著提升

在某幼儿园实施该评价体系后,通过亲子阅读打卡数据显示,家庭亲子阅读的平均频率从每周 3 次提升至 5 次,每次阅读时长从 15 分钟增加到 25 分钟。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阅读讲座、亲子阅读活动,参与率从 65% 提升至 85%。同时,家庭阅读环境得到优化,90% 的家庭设立了专门的阅读区域,图书种类与数量明显增加。

(二)幼儿阅读能力快速发展

观察发现,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明显增强,自主阅读行为增多。在语言理解与表达方面,幼儿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故事内容,词汇量平均增长 30%,在故事复述中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情节。阅读习惯养成良好,80% 的幼儿能主动整理图书,保持规律的阅读时间。

(三)家园协同效果良好

家园沟通更加顺畅,教师与家长每周沟通次数从 2 - 3 次增加到 4 - 5 次,且沟通内容更聚焦幼儿阅读发展问题。针对部分幼儿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家园共同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通过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图书、开展趣味阅读活动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幼儿的阅读积极性,体现出良好的协同解决问题能力。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构建的幼儿阅读共育模式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促进家庭参与、推动幼儿阅读发展、加强家园协同。未来,可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工具与方法,探索与新技术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为幼儿阅读共育模式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持。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