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学习档案(2024-2025第二学期)

作者: 时间:2025-02-26 点击数:

学习档案

教师:顾诗怡

课题名称

幼儿全阅读中积极共育模式的评价体系研究

内容

幼儿阅读习惯养成评价

时间

2025.2

形式

线上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全阅读积极共育模式长期成效的重要体现,其评价需聚焦幼儿在阅读时间管理、图书整理、自主阅读意识等多方面的行为表现。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家长反馈及幼儿自我表达等方式,可系统评估该模式对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影响。

在阅读时间管理方面,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制定 “每日阅读时刻表”,鼓励幼儿固定时间阅读。初期,仅 30% 的幼儿能主动执行时刻表,多需家长督促。随着积极共育模式推进,家园通过设置 “阅读小闹钟”“睡前故事时间” 等趣味环节,培养幼儿时间观念。三个月后观察发现,75% 的幼儿能在无提醒情况下,每天自主安排 15 - 20 分钟阅读时间。例如,幼儿小宇养成了午睡前阅读绘本的习惯,即使周末也会主动取书阅读,阅读时间的规律性显著增强。

图书整理习惯的培养也是评价重点。幼儿园开展 “图书小管家” 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分类整理班级图书角;家庭中,家长鼓励幼儿自主整理家庭书架,并制定 “图书归位小奖励” 机制。起初,多数幼儿阅读后随意放置图书,整理意识薄弱。经过家园协同培养,80% 的幼儿能做到阅读后将图书分类归位,并爱护书籍。如幼儿朵朵会将绘本按动物、童话等主题分类摆放,还会提醒家人正确放置图书,展现出良好的整理习惯。

自主阅读意识是衡量阅读习惯养成的核心指标。通过观察幼儿在不同场景下的阅读行为发现,实施积极共育模式前,幼儿多依赖成人陪伴阅读,自主取书阅读次数较少。模式开展后,家园通过营造随处可阅读的环境、设立 “自主阅读打卡墙” 等方式,激发幼儿主动性。数据显示,幼儿自主阅读行为频率从每周 2 - 3 次提升至每周 5 - 6 次,且能根据兴趣选择书籍。如幼儿乐乐在家庭阅读区发现《恐龙大百科》后,连续一周自主阅读,并主动向同伴分享恐龙知识,充分体现出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综合来看,积极共育模式通过家园协同发力,在幼儿阅读时间管理、图书整理、自主阅读意识等方面成效显著,有效助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其终身阅读奠定坚实基础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