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课题:大班社会《我的“悦”读小时光》
执教者: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锦绣新城幼儿园,许贝贝;上课时间:2025年4月1日 ;上课班级:锦绣新城幼儿园大2班
一、课题简介
⒈课题基本信息
《幼儿全阅读中,积极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25年1月;编号:L2024066;主持人:沈秋杰、许贝贝;单位: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锦绣新城幼儿园。
⒉核心概念界定
全阅读:全阅读教育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化进行阅读,阅读对象也是多样化的,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探寻完整的阅读情境,弥合儿童阅读与生活经验的断层。它指向的是一种“完整” 的阅读观。本课题指能充分满足儿童阅读的需要,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通过构建多元、开放的家庭与幼儿园全阅读场域,儿童在全阅读中建构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结,最终成为具有良好社会性、时代适应性的完整的个体。
共育模式:共育模式是一种强调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多方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教育模式。本课题是指以全阅读为载体和桥梁,通过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共育网络系统。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爱、尊重和信任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积极共育模式:积极共育模式是在共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实践,更加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强调通过创建积极的人际关系、建设积极的阅读情境和氛围、关注孩子积极的阅读体验等方式,培育孩子积极的人格和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个体、家庭与社会的整体发展。
⒊研究目标
⑴积极心理学在幼儿全阅读家园共育情境中应用策略的研究。
⑵探究在幼儿全阅读中积极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⑶提高教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形成积极的亲子关系。
⒋研究主要内容
⑴积极心理学与幼儿全阅读共育的现状、基本内涵、价值等方面的相关理性认识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家庭阅读的开发现状;了解幼儿全阅读共育现状,收集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课题研究起点。
通过理论研究,厘清积极心理学、幼儿全阅读等相关的理念认识、内涵特征及价值和意义,为课题开展提供支撑理念。
提高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幼儿全阅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策略研究。
⑵幼儿全阅读中,积极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在本研究中,将以幼儿全阅读为载体,建立积极共育组织机制,开发共育项目课程内容,建设实施路径策略,形成积极共育模式评价,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课程内容与路径策略进行调整,最终构建积极共育模式。
组织机制:成立家园社积极共育工作组织,开发与整合家园社共育资源,打造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形成家园社合作育人组织机制。
项目课程:积极探索项目课程实践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 PERMA 模型,开发积极共育项目课程内容,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积极共育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路径策略: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通过家园社多方联动,探索多种共育途径,运用心理剧技术、积极语言技术等方法为共育项目实施提供可操作的新路径与策略。
积极评价:通过综合运用量化评估和质性评估的方法,形成一个全面而精细的评价体系,作为优化和推进共育模式的有力工具。
⑶幼儿全阅读中,积极共育模式典型案例的研究
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观察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不同探究主题或不同时期家庭阅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亲子关系、阅读环境的教育功能,以验证课题研究的成效。
二、研究课说明
⒈研究主题
积极共育模式下亲子阅读氛围的优化策略研究
⒉需解决的问题
⑴解决幼儿在亲子阅读情境中因形式单一、缺乏互动体验导致的专注度不足,兴趣不高的问题,鼓励幼儿主动设计亲子阅读方式,成为阅读的主导者。
⑵解决家长在亲子阅读过程中阅读质量不高的问题,引导家长从“任务式陪伴”转向“高质量情感互动”。
⒊教学目标
⑴能通过讨论与设计,主动表达自己对亲子阅读的个性化需求(如时间、地点、形式),并尝试用图画或符号记录“悦读心愿单”。
⑵在分享与实践中体验亲子阅读的愉悦感和归属感,萌发主动参与家庭事务的积极性。
⒋本节课设计意图
本活动以“亲子阅读情感联结”为切入点,针对课题中“家长教育胜任力薄弱”(如过于重视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互动形式单一)和“全阅读与生活经验断层”的核心问题,通过家园社协同实践,引导家长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情感共育者”。活动中融入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如通过角色扮演激发积极情绪、在家长连线中强化人际关系的意义感),帮助家庭建立“以儿童需求为中心”的共读模式,破解“兴趣度低、缺乏持续参与”的现实困境,为课题构建“积极共育模式”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案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指出,5-6岁幼儿应“能主动发起活动,协商解决问题”。本活动通过“设计—分享—实践”心愿单的完整流程,支持幼儿在合作中学习协商与妥协(如与家长讨论阅读地点和形式),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责任感(如理解阅读心愿单需要和家长协商完成),并借助家长联动环节(如视频商议可行性)深化规则意识(如遵守共同约定的阅读时间)。同时,幼儿用图画或符号表达“悦读计划”(如画帐篷表示阅读场景),直接呼应《指南》语言领域“能用符号表达计划”的目标,为幼小衔接中的自主管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⒌理论、理念说明
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能与同伴、家长合作完成任务,愿意接受不同意见。语言领域“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喜欢与他人讨论图书内容,愿意用图画或符号表达计划。
⑵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积极情绪(愉悦感)和人际关系(亲子互动)是活动设计的核心。
⑶建构主义理论:幼儿通过分享、讨论与操作主动构建对“悦读”的理解。
⑷卢卡斯环境教育论:将家庭环境视为“全阅读”的支持性场域,强调“在环境中学习”的实践价值。
⑸全阅读理念:调动多感官体验,弥合阅读与生活经验的断层。
⒍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三、课程活动单(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和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的经验。
物质准备:
⒈绘本PPT《和爸爸一起读书》。
⒉PPT(含幼儿亲子阅读照片、调查结果图表)。
⒊“悦读小时光”心愿单模板(四格:时间、家人、地点、形式)。
⒋视频通话设备、轻音乐。
活动过程
㈠绘本导入:唤醒“悦”读情感记忆
⒈师幼共读绘本《和爸爸一起读书》
⑴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⑵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呢?
⑶师:你最喜欢绘本里的哪个部分?
小结:原来阅读可以这么有趣!我们可以选择喜欢的地方,用好玩的方式和家人一起读书,让阅读变成我们和家人的快乐小时光。
⒉亲子分享阅读照片/视频
⑴师:我们小朋友都和家人一起读书过,也有自己的阅读美好时光,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亲子阅读的照片/视频)
⑵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呢?
⑶师:不仅小朋友们喜欢,其实我们的家长也很享受亲子阅读的小时光,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家长是怎么说的吧。(播放家长讲述亲子阅读的视频)
⑷师:现在我们可以和同伴一起分享一下自己和家长的阅读经历。
小结:大家的阅读时光都充满爱和创意!有的在帐篷里,有的在厨房地板上——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悦读’小天地!”
(设计说明:通过真实案例唤醒幼儿对亲子阅读的情感记忆,强化“悦读”中的积极情绪。通过展示多样化阅读场景,间接引导家长关注阅读中的情感联结,而非单纯知识灌输。)
㈡集体讨论:探索“悦读”的多样可能
⒈PPT图表展示幼儿阅读调查结果
师:老师把你们阅读经历进行了总结和分类。有最喜欢的阅读时间、阅读地点、阅读形式和最想一起阅读的人。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⒉师幼就调查结果进行讨论/情景模拟等
如: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草地上和家人阅读呢?师幼一起表演不同的阅读形式等等。
⒊设计“悦读小时光”心愿单
⑴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悦读小时光”心愿单,里面有四格,分别是最想阅读的时间、家人、地点和形式,小朋友们可以选择刚才听到的最感兴趣的经历,也可以设计自己独特的阅读心愿。
⑵师:比如老师的阅读心愿单就是,我希望星期天晚上八点,和妈妈一起在浴缸里读海洋书,扮演大鲨鱼和小丑鱼。
⑶师:在设计“悦读小时光”心愿单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⑷师: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小朋友们可以离开位置,到桌子前设计自己的心愿单,设计完成后可以和同伴一起分享一下,音乐结束后,请你把心愿单留在桌子上,然后回到位置上来。
⑸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悦读小时光”心愿单?
(设计说明:幼儿在讨论与操作中主动构建对“悦读”的理解,如协商时间安排、选择阅读形式。并且通过幼儿主导设计,推动家长从“任务执行者”转变为“积极共育者”,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
㈢家长连线:共建“悦读”行动计划
⒈视频通话:亲子“悦读”可行性挑战
师(询问家长):这是小朋友的阅读心愿单,您觉得可行吗?
师:如果可行,您觉得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呢?/如果不可行,您觉得需要哪些调整呢?
⒉亲子商议,阅读后心愿单打卡
师:实现‘悦读’心愿并不难,只需要一点创意和家人的支持!我们其他小朋友也可以带着我们的心愿单,回家和家人一起商量如何实现。
师:如果你们实现了“悦读小时光”心愿单,可以和爸爸妈妈在心愿单的下面进行打卡,可以是一个记录心情的表情,阅读的画面,也可以是一句话。
(设计说明:通过家长直接参与课堂,体现“家园社协同”理念,解决家长“缺乏互动技巧”的问题。而且幼儿在表达与协商中发展责任感,如理解“家长需要准备材料才能实现心愿”。最后的打卡评价设计融入积极心理学元素(情绪贴纸),让幼儿和家长对于阅读有了更加积极的体验。)
积极共育模式下亲子阅读氛围的优化策略研究
——以大班《我的“悦”读小时光》为例活动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
学校: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锦绣新城幼儿园 |
班级:大2班 |
执教教师:许贝贝 |
侧重领域:社会 |
课题:幼儿全阅读中,积极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观察教师: |
教学流程 |
观察指标 |
教的行为与学的表现 |
以学思教 |
㈠绘本导入:唤醒“悦”读情感记忆 师幼共读《和爸爸一起读书》和展示亲子阅读照片、家长感言视频,激发幼儿对亲子阅读的愉悦体验。 ㈡集体讨论:探索“悦”读多样可能 分析幼儿阅读偏好调查结果,设计个性化“悦读心愿单”(时间、地点、形式,想一起阅读的人),并尝试进行情景模拟和分享协商。 ㈢家长连线:共建“悦”读行动计划] 现场视频连线家长商议心愿单可行性,并提醒孩子和家长活动后可利用情绪贴纸、绘画或者文字记录阅读成果。 |
A 绘本策略在积极情感联结与环节延伸中的实践效果 A1 绘本内容与活动主题的契合度,通过幼儿专注度、语言表达体现积极情感共鸣。 A2 教师通过积极语言与情景模拟的引导策略,促进幼儿对多样化阅读形式的想象与表达。 A3 绘本资源向实践环节的延伸效果,幼儿基于绘本情节提出个性化阅读场景。 B幼儿作为阅读主导者的社会性能力发展 B1 幼儿通过符号、图画或语言清晰表达阅读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B2 幼儿在集体讨论中展现的协商与妥协行为。 B3 幼儿对阅读计划执行的责任意识,主动参与家庭事务的积极性。 C家长辅助支持积极共育模式的行为转化 C1家长通过主动参与体现从“任务式陪伴”到“情感共育者”的转变 C2 家长对幼儿自主设计创意阅读场景想法的实践配合和支持。 C3 引导家长和幼儿尝试在“打卡反馈”中运用积极语言或符号记录亲子互动体验。 |
|
|